2024年12月28日,新使命·新机遇·新挑战 纪念律师制度恢复重建四十五周年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建设主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主办,浩略律师事务所承办。来自法学院、司法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等近120位专家学者、律师等法律实务工作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以下是山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大成(太原)律师事务所主任马俊的发言内容,现整理刊发与大家共享!
马俊
山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
马俊副会长在演讲中深入剖析了内陆律所迈向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与应对策略。他明确指出,国际一流律所的构建应以全国性影响力为基石,然而律师行业传统手工业的特性,致使标准化、批量打造精品法律服务困难重重。律师业务的地域局限性显著,不同地区经济结构与资源优势差异,造就了各地律师业务专长的地域分化,如山西在矿产资源类法律事务上虽具优势,但在拓展全国性乃至国际性业务时仍受地域束缚。
伴随经济发展格局的动态演变,律师行业紧密关联于一、二产业发展脉络。当下,知识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与当事人法律素养及需求标准的提升,促使律所必须转型升级,迈向高端化、精细化经营路径,强化内部管理效能与外部合作协同。在国际化拓展层面,尽管内陆地区涉外业务基数较小,但诸如外贸企业潜在的法律风险与纠纷隐患不容忽视。马俊副会长倡导内陆律所精准定位,担当起企业与国外法律资源的沟通桥梁,深度钻研国际法律程序与文化差异,为企业跨境投资、贸易活动提供坚实法律支撑。
会上,马俊副会长提出将涉案业务塑造为内陆律所国际化突破的关键切入点。通过在涉外案件领域展现专业实力,赢得外贸企业信赖,进而撬动更大规模的本土核心业务合作,实现业务拓展的良性循环。同时,专业化与差异化发展成为内陆律所突围竞争红海的核心驱动力,契合市场对律师服务多元化、高品质的需求走向。
值得关注的是,马俊副会长着重强调要鼓励律师积极投身党政机关的涉外法律事务中,积极落实相关政策。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律所的社会声誉与公信力,进而增强在本地及国际法律市场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