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略动态

田志鹏:刑事申诉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 浩略活动回顾

2025/08/05
阅读:15

图片

浩略刑辩公开课是由北京浩略律师事务所刑辩学院发起的公益性刑辩交流活动,兼顾刑事法理论的讨论交流与刑辩实务技能的传承提高。该活动旨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刑辩人的要求,采用主讲人授课、小组研讨、圆桌论坛等不拘一格的多种形式进行,每两周进行一次。

7月22日,“浩略刑辩公开课” 第五期公益活动于北京浩略律师事务所顺利举行。本期活动聚焦 刑事申诉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这一主题,旨在促进刑辩行业的专业交流,助力青年律师提升刑辩技能,吸引了众多法律从业者的关注与参与。
本次刑辩公开课特邀原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三级高级检察官田志鹏担任主讲。北京浩略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浩略刑辩学院院长蒋为杰担任与谈人,浩略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佩担任主持人。
图片

张 佩

浩略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主讲人发言


田志鹏老师以“刑事申诉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从基础、实务、思考三个维度展开系统讲解。基础篇中,田志鹏老师梳理了刑事申诉制度的发展脉络,指出申诉作为纠正司法错误的手段古已有之,现代刑事申诉制度的核心价值在于保障公正审判、防止冤假错案。他通过详实的数据对比了国外冤错案件的现状及处理模式:英国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自1997年成立至2023年6月,共处理30,373份申请,成功推翻557例定罪;美国自1989年至2017年3月有2000例入刑无辜者获昭雪,且存在每处决25人错杀1人的严峻问题;德国约每4个刑事定罪中就有1个冤假错案;日本每年或有1500起错判案件,袴田岩案便是典型例证,其因DNA证据不符在蒙冤58年后终获无罪。

实务篇聚焦操作层面,田志鹏老师详解了刑事申诉的工作机制。他介绍,我国刑事申诉工作涉及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多方主体,高法立案庭负责申诉及再审申请审查,审判监督庭审理各类再审案件;高检控告申诉检察厅受理控告申诉,普通犯罪检察厅办理相关刑事申诉案件;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设申诉审查庭,公安机关提供卷宗补充调查证据支持等。他还重点解读了《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关于申诉再审的五种情形与抗诉的十项标准,强调“确有错误”需满足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足以影响公正审判的问题。针对办案实操,他提出申诉材料解读要提取关键信息,办案人员需具备法律知识、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律师承接案件时应精准把握抗诉标准,注重证据收集与案件研判。

思考篇中,田志鹏老师从心理机制角度剖析申诉工作。他提出建立信任需通过亲人、朋友、权威、公理常理及真诚感觉五大渠道,沟通中要做到坦诚相见、敢于担当、换位思考。结合“习惯性鼓掌被拘留”“乞丐因施舍减少打人”等案例,他强调突破思维定式的重要性。关于说服技巧,他总结需“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力、言之有度、言之有趣、言之有序、言之有情”,指出申诉工作本质是说服过程,需兼顾技巧与情感。他还呼吁正确看待错误案件,建议在自媒体时代善用媒体传播正面信息,以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寄语从业者关注民生疾苦,坚守司法初心。


田志鹏

原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三级高级检察官

与谈人发言


蒋为杰律师聚焦美、英、德三国刑事错判纠正机制,系统梳理了各国在错判认定、复查程序、证明标准及赔偿机制等方面的特色做法。

美国错判纠正面临原案警察和检察官的阻力,因其认定错判会否定其工作甚至损害利益。“无辜者行动”推动下,48个州立法保障已决犯审后DNA检验权,但实践中遭遇检控方和法官的无形对抗,如拖延回应或违规驳回申请。法律规定错判认定标准为新证据构成合理怀疑,低于定罪的“排除合理怀疑”标准,但实践中法官常提高至优势证据标准(无罪概率超50%)。赔偿方面,少数州依国家赔偿法直接赔偿,其余需通过民权诉讼等途径,举证难度大,仅部分案件在舆论压力下达成赔偿协议。

英国早年由内政部复查错判,因隶属警察上级主管存在消极阻挠问题。1995年通过《刑事上诉法》设立刑事案件复查委员会,由民间成员组成,以3人复查组形式开展工作。其创新采用三级证明标准:40%概率即可启动再审,60%概率可改判无罪,80%概率才支持国家赔偿,实现复查、改判与赔偿的梯度衔接,改判无罪者未必获赔。

德国再审由原审法院同级其他法院负责,确保公正性。刑事诉讼法明确六种再审启动条件,包括书证伪造、证人作伪证等。采用“自由心证”原则,错判认定标准为“推翻内心确信”,依卡尔·彼得斯教授理论,原审判决错误概率达60%即可认定错判,体现“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上诉制度中,第二审和第三审上诉可中断原判执行,为错判纠正提供程序保障。三国机制虽各有侧重,但均凸显证明标准对推动错判纠正的核心作用。

蒋为杰
北京浩略律师事务所创始人
浩略刑辩学院院长


自由发言环节



自由讨论环节气氛热烈,与会人员围绕实务难点各抒己见。与会人员提出抗诉标准中“量刑明显不当”的界定问题,田志鹏老师结合案例解释需结合犯罪情节、社会危害及同类案件判决综合判断。律师群体关注申诉材料准备的有效性,他建议重点突出新证据与程序违法细节。有从业者提出基层申诉案件量激增与办案资源不足的矛盾,大家普遍认为需优化流程、加强跨部门协作,部分与会者还就“自媒体时代申诉案件舆论应对”交流了实操心得。

本次活动通过系统讲解与充分讨论,梳理了刑事申诉工作的核心要点,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宝贵参考。田志鹏老师的分享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既梳理了国内外申诉制度的发展现状,又总结了办案中的关键技巧与思维方法。自由讨论环节聚焦实务痛点,形成多项建设性意见。未来将持续搭建此类交流平台,推动刑事申诉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助力司法机关更好履行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权的职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参会者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刑事申诉案件办理质效。

点赞(0

相关律师

热点新闻

  • 电话:+8610-86226786
  • 邮箱:hoolaw@hoolawyer.com

浩略律师事务所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761号-2


浩略律师事务所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761号-2


  • 首页
  • 咨询
  • 电话
  •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