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浩略北京办公室刑事一部内训第七期活动顺利举行。活动以刑辩律师的“听”“说”“读”“写”为主题,此次活动由浩略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浩略北京办公室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刘一鸣律师主讲,由浩略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贾保民律师担任主持。本活动聚焦刑辩业务核心技能,系统解析了“听、说、读、写”在刑事辩护中的实践运用,为与会嘉宾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价值的技能盛宴。
贾保民
浩略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
刘一鸣律师以行业类比切入,生动阐释了刑辩基本功的重要性。他指出,如同相声演员的“说、学、逗、唱”、中医的“望、闻、问、切”,“听、说、读、写”是刑辩律师不可或缺的执业根基。刑事案件涉及多方主体、海量信息与严苛程序,律师对案件的把握、当事人权益的维护,乃至辩护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这四门功夫的支撑。“案件的办理效果,往往取决于律师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刘一鸣律师强调,正是这些看似基础的能力,将刑辩律师区分为不同层次,直接影响着案件的走向与结果。
刘一鸣
浩略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浩略北京办公室青年律师工作委员会主任
“听是获取信息的首要环节,更是建立信任、把握关键的前提。”刘一鸣律师详细解析了“听”的核心内涵,即通过专注倾听,精准捕捉话语背后的事实、情绪、需求及隐藏信息。在倾听当事人陈述时,律师需做到耐心共情,给予充分表达空间,同时从冗长叙述中提炼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要素,并对模糊之处及时追问核实。庭审中,需重点关注公诉人指控逻辑、法官提问指向及证人证言细节,为质证与辩论积累素材。与办案机关沟通时,则要通过倾听把握其对案件的看法与处理倾向,预判案件走向。提升“听”的能力,需保持专注、训练速记,并在每次重要沟通后及时复盘总结,确保信息捕捉无遗漏。
“说”是刑辩律师传递观点、影响决策的核心技能。刘一鸣律师强调,不同场景下的“说”需有针对性:法庭辩论中,要逻辑清晰,围绕“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结论”展开,用词精准且攻防有序;与当事人沟通时,需将复杂法律问题通俗化,同时理性引导其决策;与办案机关交流则要专业得体,以法律为依据,立场坚定且语气平和。提升“说”的能力,可通过模拟庭审、观摩优秀庭审录像、复盘发言细节等方式,不断优化语言组织与逻辑表达。
“读”是掌握信息、研判案件的关键手段。刘一鸣律师指出,律师需高效阅读案卷、法律法规与判例,精准提取核心信息。阅读案卷时,要全面细致,关注笔录涂改、时间矛盾等细节,通过交叉比对不同证据,发现证据链的断裂点;研读法律法规与判例时,需明确条文适用范围,如“自首”的认定标准,并通过检索类案判决,把握司法实践倾向。提升“读”的效率,可采用“带着问题读”“抓关键词读”等方法,建立个人知识体系,并通过团队协作分工阅卷,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写”是刑辩律师固定观点、推动程序的重要载体。刘一鸣律师详细介绍了辩护词、申请书等关键文书的撰写要点:辩护词需结构完整、论证充分、语言精炼;申请书要要素齐全、理由具体,如取保候审申请需明确符合条件的事实依据;阅卷笔录、质证意见则需条理清晰,便于庭审查阅引用。提升“写”的水平,需研习优秀范本、反复修改文书,并关注排版、错别字等细节,彰显专业素养。
“听、说、读、写”为协同关系。“听”为其他三项能力提供原始信息,“读”深化对信息的理解并提供法律依据,“说”是成果的口头呈现,“写”是其书面固化,四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嘉宾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与会嘉宾表示在日常执业中会刻意训练这些技能,通过实践、反思与提升,将其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更好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践行刑辩律师的使命与担当。
本次讲座内容务实、指导性强,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将在后续工作中加强基本功训练,以更专业的能力投身刑事辩护事业,为推动司法公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