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略动态

浩略刑辩学院发展研讨会—暨2025年度次全体会议顺利召开 | 浩略刑辩

2025/01/24
阅读:27

图片

2025年1月22日下午,浩略律师事务所刑辩学院2025年度次全体会议在浩略律师事务所党建办公室顺利召开。会议由浩略律师事务所创始人蒋为杰律师主持,联合创始人贾保民律师,高级合伙人张佩律师、刘一鸣律师,合伙人李帆律师、周田律师周怡律师、潘国振律师及运营总监张代娣参与会议。本次会议由线上线下形式召开。

本次会议邀请了德恒总所刑行交叉业务研究负责人张修齐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职业伦理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董林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郑海平作为嘉宾出席。

图片

会上,蒋为杰律师首先确定本次会议的主题和任务,是构思学院发展路径、规划后续工作安排,鼓励参会人员积极献言献策,并强调大家要通过浩略律所及刑辩学院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贾保民律师对会议表示高度认可,强调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在过往的经历、经验中做得好的要继续坚持,也希望兄弟律所和嘉宾学者对浩略未来的发展予以关心和支持,至于未来的宣传内容和形式,可以进一步丰富。

张佩律师提出,浩略刑辩学院将是具有内部交流、对外品宣、学术研究、案件论证及业务交流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专业平台。未来的宣传上,她建议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以活动和文章为两大抓手,具体可以:一是坚持产出严谨度高、内容质量好的专业文章,也可以结合个案办理情况、高院意见及类案情况提炼输出,或及时跟踪热点发文;二是通过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浩略影响力,对内做好人才培养,对外加强宣传;三是大家要坚持整体立场去做事情,增强凝聚力;四是建立奖励机制和评选机制,通过物质和精神双奖励提高律师的发文积极性。

刘一鸣律师认为,浩略刑辩学院作为浩略律所刑事业务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宏观层面确立三个定位:一是团结好律所内具有刑辩经验的律师,凝聚刑辩力量;二是通过撰写文章、案例研讨、理论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有志于从事刑辩工作的青年律师,增强刑辩力量;三是通过公众号、录制视频、编写案例集、总结成功案例等方式,宣传刑辩力量。关于未来工作计划他建议:第一,坚持邀请专家宣讲,扩大宣传、内部提升,形式可多元;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举办大型论坛扩大影响、输出理论和意见;第三,通公众号综合发布新闻、文章及案例检索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内容;第四,以刑辩学院的名义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李帆律师提出,浩略刑辩学院作为律所自办组织,从长远计需要考虑活动资金来源问题,同时建议,对于后续基于刑辩学院而产出的公共资源分配,可以结合活动资金的出资情况来综合考虑分配方式。

周田律师表示,她认可浩略刑辩学院的出发点,并寄予希望。对于后续工作,她建议:一是对于青年刑辩律师培养,要区分刑辩律师的发展阶段、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二是视频号形式的宣传也具有良好效果,应予以关注;三是对青年刑辩律师还可进行特定展示或性格展示,以扩大宣传。

周怡律师认为,浩略以律师办所为宗旨之一与刑辩学院强调研究为目标之一,本质契合,都是坚持专业化道路。她建议未来:一是坚持宗旨,在制度不清晰、执行有争议时回归宗旨;二是坚持分工和合作,明确分工、优化分工,分工之外及时补位;三是坚持换位思考,对外借鉴海底捞式主动服务开展宣传,考虑线上、线下所有环节和时期的呈现和给人的感受,对内各环节人员互相理解,增强凝聚力;四是建立内部口碑,让所内律师优先受益、成长,或让不参与的也认可并自发宣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盘。

潘国振律师表示,刑辩学院对内可以提升人员业务水平,对外能够提高律所品牌知名度,同时运作机制对青年律师是友好的,资深律师主动付出自身资源让青年律师受益。他认为刑辩学院从研究的角度不能坐而论道,建议应两线并行并让青年律师积极参与:一是对内对于自办案件及时复盘分享,或研讨,或提炼归纳共性问题后作为产品宣传;二是继续刑辩学院的对外公益活动。

张代娣总监表示,每一次活动都会埋下一颗种子,从前期活动反馈来看,前期律所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受到多方关注和认可。对于后续活动的工作开展,她建议:一是在内容设计和宣发上,相关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协作,并且要提前进行规划和准备;二是后续在发布活动相关内容时,可以根据目标受众的活跃时间、行业热点动态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对发文时间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三是坚持做好活动支持服务工作,并对每一次的活动及时进行复盘总结。

与会人员发表过意见,各位特邀嘉宾对浩略刑辩学院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蓝图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剖析与指导。他们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发展策略,旨在为浩略刑辩学院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方向。

张修齐教授围绕律所内设刑辩学院的定位”、“如何建设律所刑辩学院”谈了自己的认识。关于“定位”,他认为律所内设刑辩学院的规划与发展要考虑不同于高校内设(律师)学院在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并总结了律所内设刑辩学院的3个基本定位:一是“育才”,培养适应律所长远发展的人才;二是“聚智”,为律所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支持;三是“拓业”,研究开拓律所刑辩服务的新领域、新市场,增强行业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关于“如何建设律所刑辩学院”,他总结了4条思路:,建设多层次、分阶段、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师徒制+研修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打通青年律师从学校到实践的“后一公里”;第二,建设包括案件复盘、法庭模拟在内的一整套实战化刑辩训练体系;第三,推出一套刑事专业书籍、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培养一批讲师、形成一批成果,打造独有品牌;第四,研究案源与市场拓展机制。此外,他还建议,在中观层面,可以制定学院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路径。在微观层面,关注每位律师的职业发展,让律师有获得感、成就感,为青年律师铺路,提供个性化专业指导,还可以通过物质奖励激励律师开展业务研究,形成制度和良性循环。

董林涛教授高度认可刑辩学院对于浩略站在新起点发展的必要性。对于刑辩学院的定位,他认为以业务为导向是首位,但学术研究即便不是首位也是必要的。学术研究从长远看,可期待对法律制定修改建言献策。从近处着力,要加强律师对刑辩实体法、程序法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由内到外去支撑、指导律师的具体业务实践。对于刑辩学院的后续发展和宣传模式,他提出多项建议。一是树立浩略品牌,通过各类活动打出知名度、提高影响力;二是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知名资深律师之外,不能忽视对青年律师的培养;三是加强与高校合作,建立框架协议,贴合大学教育培养的实际需求,举办校内讲座或课堂讲授法律实践知识,宣传的同时锻炼队伍,还可与高校合作出版专业书籍;四是对于青年律师的培训,在实操训练之外,还要注意执业伦理培养,强调律师执业红线问题。

郑海平教授也从多个角度维度对刑辩学院发展提出建议。一是明确刑辩学院的定位。长远来看,刑辩学院应当育才、拓业,当下则主要是塑造品牌、扩大影响力。与大学的法律教育相比,刑辩学院更应强调将实务与理论相结合,从专业角度为实践中的法律问题提出方案;二是加强团队合作。既要重视资深知名律师,也要培养青年律师和储备团队人才,在一种相对平等、友好的环境中形成长期合作;三是坚持专业立场。应当努力做好每一个案件,以专业能力和敬业态度赢得尊重和认可;四是健全相关制度。无论是刑辩学院的活动,还是团队的合作,都需要形成一定的制度,这样更有利于长远发展。

蒋为杰律师感谢大家对浩略刑辩学院未来发展的积极献策,并对本次会议做了点评和总结:,工作开展要齐心协力;第二,关于活动经费来源和使用,应保障经费的可持续性;第三,刑辩学院要立足公益,兼顾刑事研究和实务培训,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律师的需求,研究方面也要提供对公共和理论界有益的观点和建议;第四,要关注每一次活动成果的转化效果和第三方感受;第五,长远理想和短期目标要结合,不断规划,逐步实现;第六,合作机制和分配制度需要仔细构想;第七,坚持并期待未来与高校的实质合作,也欢迎学者教授对浩略继续予以指导和支持。

图片

点赞(6

相关律师

  • 蒋为杰
    创始人

热点新闻

  • 电话:+8610-86226786
  • 邮箱:hoolaw@hoolawyer.com

浩略律师事务所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761号-2


浩略律师事务所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10761号-2


  • 首页
  • 咨询
  • 电话
  • 顶部